來源:中國園林網(wǎng) 2020/6/5 14:00:45 點擊:12431
本網(wǎng)訊 記者柏斌 中國建設報記者張耀輝報道 5月初的景邁山古茶山依然郁郁蔥蔥,滿山遍野的茶樹、彈石路旁布朗族、傣族、哈尼族的寨子、棟棟民族風味十足的居所無不吸引著我們這些茶人的目光。
布傣一然家的古樹茶園生長在海拔1100米-1570米之間,依然的先生告訴記者,這里的年降水量1400-1450毫米,年平均氣溫18℃,四季氣候溫和,夏無酷暑,冬無嚴寒,有利于茶葉內(nèi)在物質(zhì)的聚合,使景邁山的古樹茶葉富含各種微量元素,透水、透氣性好,是高品質(zhì)茶葉生長的黃金區(qū)域。
普洱市新華茶業(yè)的包忠華先生不愧茶界老茶人,在他眼中,面積2.8萬畝的景邁山古茶園,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園。古樸的村莊仿佛像鑲嵌在森林中,有數(shù)百年歷史的干欄式建筑,古樸中透視出邊疆少數(shù)民族發(fā)展的史詩。只有走近才能看清那些間雜在參天古樹之間茶樹,錯落有致,稀疏合理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我們所住的布傣一然莊園是一幢兼具售茶、古樹茶初制、酒店性質(zhì)的農(nóng)家茶莊園,女主人依然是一位漂亮、健談、樸實的少數(shù)民族中年婦女,她一邊為我們泡著“自家”生產(chǎn)的古樹茶,一邊向包忠華先生和幾位書法家介紹說,嫁到景邁山已經(jīng)有些年頭,當時的景邁山水、電還不通,一到夜晚只能點著蠟燭,白天還要自已到山箐里挑水。后來自已做了母親,又要照顧老人、喂養(yǎng)孩子,還要上山采茶、初制,賣茶,談起那時候的步步維艱,依然清澈的雙眼中似乎也有點滴淚花。
對茶人而言,5月的景邁山依然可見各種飛鳥在樹枝上筑巢,不同昆蟲在茶林共棲,白天牛群、豬、雞在茶樹下覓食,夜晚古茶園成為各種野生動物的天堂。
不過,更令天南地北茶友們欣喜的是,景邁山常年云霧繚繞,依然告訴老編,到這里看茶園、古樹,觀古村落、古寺廟,賞日出日落、云海奇景,體驗採茶、制茶、曬茶、品茶樂趣的游人終年不絕,正是有鑒于此,她和當村主任的愛人才“營建”了布傣一然莊園。
景邁山的茶樹沒有經(jīng)過人為矮化,外形上都顯得滄桑凝重、飽經(jīng)風霜。茶樹的枝干上寄生了很多苔蘚、石斛等附生物,其中有一種俗稱“螃蟹腳”的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,包忠華告訴我們,“螃蟹腳”這些年很受茶友歡迎,市場價格也節(jié)節(jié)攀升。
布傣一然莊園的景邁山古樹茶,品質(zhì)湯色黃綠明亮,香氣密香,滋味醇厚,回甘持久。如今,這種汲取了天地之靈氣、日月之精華的景邁山古茶成為了中外客商和普洱茶人爭相品飲、收藏的上上佳品。
1950年,云南省少數(shù)民族代表團成員去北京參加新中國一周年國慶觀禮。景邁山上布朗族頭人蘇里亞背著一袋珍貴的“臘各信”(小雀嘴尖茶)在中南海親手送給毛主席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用景邁山古樹茶專門特制的“奧運國禮茶”贈送給各國元首。
景邁山上各民族都奉叭艾冷為茶祖,如今蘇里亞的兒子蘇國文成為景邁山上祭茶祖活動的領頭人。這項盛大的祭茶祖大典以剽牛儀式為高潮,村民們不分民族,都圍著祭臺,敲著象腳鼓,打起釯鑼,跳著舞蹈,吃百家飯,整個活動神秘而隆重,時間可長達數(shù)天,經(jīng)常會有國內(nèi)外知名人士參加這項祭祀活動。
據(jù)《布朗族言志》和布朗族地方史《奔悶》等有關史料記載,景邁山栽培茶樹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佛歷713年(公元180年),迄今已有1830多年。景邁山被譽為“茶樹自然博物館”。2012年9月以景邁山為代表的云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(tǒng)被批準為全球重要農(nóng)業(yè)文化遺產(chǎn)(GIAHS)保護項目試點;2012年11月云南普洱景邁山古茶園入選第三批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預備名單》,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以一座茶山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的地方。
早晨看云海如仙境,看茶樹是風景,上樹采茶成游樂,擁抱大樹在與自然對話,走進古寨讓你留住時光的記憶,喝上一盅普洱讓你“實在舍不得”,住宿景邁山就是個詩意夜晚……
景邁山是一個歷史與現(xiàn)實粘連得很緊的地方,一千多年來,不管山里山外風云變幻,自栽下第一株茶苗起,這里就似乎注定要成為了茶樹生長的圣地,茶人心中的圣山。
中國園林網(wǎng)